亚洲慢性病管理
2018/5/19 11:10:36 | 人气: 40
亚洲慢性病管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慢性病也被称为非传染性疾病,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70%。四种主要的慢性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当这些慢性疾病变得严重时,治疗费用昂贵,并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疾病管理被定义为由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健康保险,疾病数据分析和旨在改善长期健康状况的自我保健组成的协调医疗体系。其主要目标是监测慢性病并及早干预以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美国的疾病管理行业由Eli Lilly,Merck-Medco Managed Care,American Healthways和Aetna Health Management等非常大的公司组成。然而,在亚洲,除了本文讨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外,疾病管理行业规模较小且通常非结构化。
新加坡
新加坡的慢性病管理系统非常强大。2006年初,卫生部启动了慢性病管理计划(CDMP)。该计划为慢性病治疗创造了基础设施,由Medisave保险计划支付,这是一项国民医疗储蓄计划,要求新加坡人帮助支付补贴医疗保健。开始时,CDMP仅用于糖尿病,但截至2017年,该计划下有19种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血脂障碍,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肾炎/肾病,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症,双相性精神障碍,焦虑症,中风,痴呆症,骨关节炎,帕金森病,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癫痫,骨质疏松症,牛皮癣,
随着新加坡社会快速老龄化,公众对改善医疗保健和疾病管理的需求预计会上升。新加坡正在转向技术,并且已经为所有医院记录创建了一个名为“全国电子健康记录”的电子数据库。此外,政府最近启动了智能健康辅助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用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远程监测慢性病患者,并在需要时提供医疗照顾。
像Healint和myHealth Sentinel这样的私营新加坡公司也为这种慢性病管理技术的增加作出了贡献。Healint的名为Migraine Buddy的应用程序在2015年被列为第一偏头痛追踪应用程序,拥有超过100,000名全球用户。慢性偏头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偏头痛也可以发出其他慢性疾病的信号。Healint正在扩大其产品线以追踪哮喘和其他慢性疾病。MyHealth Sentinel专注于提供收集和整合医疗数据的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2014年,裕廊健康选择myHealth Sentinel为其两家医院实施医疗设备集成解决方案。
日本
在日本,慢性病管理系统发展迅速,但并不像新加坡那样强劲。2006年,日本慢性病自我管理协会(J-CDSMA)被日本政府批准为非营利组织。该组织的设立是为了将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慢性疾病自我管理计划(CDSMP)的原则纳入日本的医疗保健体系。虽然疾病管理计划由于担忧质量问题而受到日本医学会的反对,但慢性疾病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已被纳入日本医疗体系。2008年,日本政府创建了Tokugeti-Kenshin系统,通过允许40岁至74岁之间的公民免费接受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来预防生活方式疾病的计划。在私营部门,民进党卫生合作伙伴(日本广岛)成立于2010年,是日本第一家疾病管理公司,其他一些疾病管理计划也随之而来。
J-CDSMA等组织不提供疾病管理服务,但它们为日本的慢性病管理创建了一个支持网络。J-CDSMA提供讲习班,协助长期患病的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创建个性化的“行动计划”,并相互同情。其他组织包括日本疾病管理协会和日本健康支持科学协会。由于他们的贡献,日本对主要慢性疾病的认识约为70%,但其他慢性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意识仍然较低。
韩国
韩国的慢性病管理系统不是很强大。韩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KCDC)为高血压和糖尿病提供基于社区的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但这是他们所涵盖的仅有的两种慢性疾病。KCDC每年与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宣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意识。此外,KCDC每月为大约65岁或65岁以上的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补贴4美元。他们还提供提醒服务,用于提醒患者出席预约和教育和咨询服务,但坚持治疗方案并不是很高。
KCDC还负责COPD慢性病管理,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痴呆症和肥胖症的研究和开发。正在进行慢性疾病管理疗效调查的临床研究,这些研究报告了慢性病管理计划的益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项目促进了治疗时间表的遵守,更好的医疗成果和创造更快乐的患者。2015年的一项研究提出实施“无处不在的医疗保健”(U-healthcare),利用移动网络和医疗设备确保随时随地获得医疗保健。考虑到韩国优秀的IT基础设施,利用技术促进韩国慢性病管理的建议非常合理。
虽然新加坡,日本以及韩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疾病管理制度,但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的亚洲其他先进国家却没有。随着不太富裕亚洲国家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将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资源有限的卫生系统的亚洲国家无法充分实施疾病管理。亚洲的慢性病管理仍在发展,亚洲国家应以新加坡和美国为指导。医疗设备设计。